口白人生是一部後設主義電影,所謂的「後設(Meta)」一詞帶有「往上再推一層」的意義,意即人若站在半空看地球,絕對比站在地平線上,看得更寬廣更清楚,後設小說或後設電影無非亦是透過更高層次的「解構工程」,讓我們對主題論述有更清楚的體會。

小說的世界,不管採用的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述說形式,作者通常都是隱身在這個聲音背後的藏鏡人,說故事的人只是寫作者的化身而已,一旦作者、說故事的人和書中角色打混在一起,那就容易超越原本的小說架構,展現出不同於一般小說或者電影的趣味。

口白人生電影簡介

看完電影後,有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想思考,就是這部電影到底算是好結局還是壞結局?

結局哈洛不死,對主角哈洛來說,理所當然是最好的安排,他得以跟所愛的人在一起,並以全新的姿態面對全新的生活。

對觀眾來說,哈洛不死,迎來的是開心的happy ending,我們也能從電影中獲得正面的力量,就像凱倫跟朱爾解釋的:「因為這本書是關於一個人,不知道自己將要死去而死了,但是如果他是知道自己將死去而死了,雖然知道自己可以避免這一切依然願意赴死,而這不就是我們會想要讓他繼續活下來的人嗎?」,觀眾看見哈洛為自己生命所作的改變,並且也確實引領他走向美好結局,這才是電影教給觀眾的 ,一種想傳達的生活態度。

作家凱倫或許是唯一為這樣結局受害的人,費盡心思策劃哈落的死亡,賜給主角哈洛悲劇,本可以完成她英國文學作品史上的巨作,卻在她見到哈洛本人,發現真有此人存在這世上時,她猶豫了,最後凱倫決定選擇犧牲可能是自己有史來最傑出的作品,成全哈洛的生命,在不完美的小說結局之下,平凡生命得以延續。不過如果我們再往上推一層,過去彼此都相當欣賞的作家和文學教授不也因此有了接觸的機會,暗示了在導演和編劇的筆下,凱倫原本小說中想要傳達的理念,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被聯繫,將會繼續在另一個故事裡,再度展開,這也可以看成另一種形式的完美結局不是嗎?

其實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還記得嗎?故事最後,作家以感性的聲音說,我們的生活都被這些細瑣影響著,但我們也要感謝生活中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他們可能影響了你的生死,但也可能讓你獲得新生,不論是一個擁抱、游泳的鼻塞、還是一個手錶。

讓不論活著或死亡都是「有選擇的」,「不選擇」也是一種選擇,我們時常想著:「我的生活也許就是這樣了,我就是永遠學不會做這個,我就是永遠得不到好工作…」,我們卻從沒思考過是自己「選擇」了不積極,是自己選擇了生命的索然無味,口白人生告訴我們,要選擇為生命作出改變,選擇積極生活,嘗試所有想做卻沒做的事、嘗試打破規則、嘗試把握住身邊的愛,嘗試掌握自己生命的選擇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米血吳 的頭像
    米血吳

    Michelle's Pixnet

    米血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